《测量学综合实习》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8-11-12

 测量学综合实习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808001

课程学分:1

课程总学时:1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地理学类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测量学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地形图测制方法和地图看图、识图、用图等能力的培养,能够较为熟练的利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绘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和地形图成图,同时,了解与3S技术相关的测绘领域新技术及其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是《高等数学》、《普通测量学》、《地图学》。后续课程主要有《专题地图编制》、《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本课程的误差理论部分,平差理论,导线、水准控制测量的计算需要利用《高等数学》的基础,导线的布设、水准测量、碎部测量等的外业操作流程的相关内容已在《普通测量学》课程中讲述过,而地形图的绘图、成图等的相关部分内容在《地图学》课程中已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对于航摄成图,数字化地形图的测绘等内容会在《工程测量》、《遥感概论》等课程中进行讲述,相关反复部分有些在后续课程中也会有所涉及。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本课程教学遵循案例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实践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以适合测量学综合实习课程目标要求为原则的教学体系。在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提高测绘实践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结构合理,实践工作量饱满,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测量实习时间为一周,共计1个学分,课程的成绩组成包括实习成果、实习报告、及在实习中的表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基本原理构成,能够独立完成小区域一定等级要求的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工作,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方法、成图流程,并具备地图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在实践上,应能够基于给定的范围独立完成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同时了解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等现代测绘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功能和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小区域导线布设、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能力,能够利用所学测绘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测绘生产实际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培养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专业潜质,系统的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流程及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应变能力;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初步形成项目统筹及管理意识,成为能够在相关部门进行生产和科研领域中具备综合素质的测绘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1普通测量学课程学时安排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控制网的布设

0.5

四等水准测量

0.5

全站仪的使用

0.5

碎部测量

1.5

导线测量

1.0

地形图的绘制

1.0

  

一、控制网的布设0.5天)

基本要求:理解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原则,掌握导线测量外业布设工作的方法和实施流程。

1、测量控制网布设的准备工作(掌握)。

2II级、III级和图根导线布设的方法与步骤(掌握)。

3、绘制导线点略图及点之记(掌握)

  

二、全站仪的使用(0.5天)

基本要求:掌握全站仪的使用方法,操作键盘各个按钮的功能以及液晶显示器上显示的数字的含义,同时掌握全站仪的测角、测距等功能。

1、全站仪的组成及功能(一般掌握)

2、全站仪测量距离及高差(掌握)

3、全站仪测量角度(掌握)

4、其他功能。(了解)

三、导线测量(1天)

基本要求:通过对导线的测量及手簿的计算和填写,掌握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及原理。

1、测回法测量水平角(掌握)。

2、光电测距(掌握)。

3、导线的内业计算及平差(掌握)。

4、支导线的布设及平差(掌握)

四、四等水准测量(0.5天)

基本要求:通过四等水准测量,使学生掌握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简单平差,从而确定每个控制点的高程值。

1、四等水准路线的布设(掌握)

2、四等水准测量野外实施(掌握)

3、记录、计算及高程平差工作(掌握)

五、碎部测量(1.5天)

基本要求:理解经纬仪测绘法测量碎部点的基本原理,掌握极坐标法碎部测量的实施流程,同时能够综合利用全站仪、光学经纬仪、钢尺等测量仪器来完成碎部点的外业测量工作,能够正确的填写碎部测量手簿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1、经纬仪测绘法的基本原理(掌握)。

2、地形、地貌等碎部点的选取(掌握)。

3、经纬仪测绘法碎部点观测(重点掌握)。

4、观测手簿的填写和计算(掌握)。

5、碎部点测量精度检验(一般掌握)。

六、地形图的绘制(1天)

基本要求: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模拟法的地图绘制流程,重点掌握极坐标法碎部点展点的原理及实施,理解地形图拼接的内容,了解地形图的精度评定内容。

1、地物、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掌握)。

2、图纸准备工作(一般掌握)。

3、极坐标法碎部测量展点(重点掌握)。

4、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清绘(理解)。

5、地形图的精度评定(了解)。

  

(二)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积极尝试跟踪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将生产单位的实际测图需求整合成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探究,克服传统教育重教轻学、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缺点,注重发挥学生在测绘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野外实习教学指导中,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从具体问题细节着手,主要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测绘生产实际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方法、能够结合测绘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工程相关领域的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测绘案例的实施、过程控制和综合利用测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教学方法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野外综合实践法,主题讨论法,同时可采用分小组的虚拟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力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升测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实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和实习报告等多种手段来考查。

本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表现、实习成果及实习报告等。

(三)教材选编

1.教材的选用及编写

选用章书寿等编写的. 《测量学教程》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测绘出版社,2011

2.教参资料的选用

拟用教学参考书:

[1] 马驰.《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 毛赞猷.《新编地图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绍铨.《大地测量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5] 孔祥元.《控制测量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9

[6] 黄国寿.《地图编制》.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7] 条文说明.《工程测量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

[8] 杨学炳、杨光矩.《城市房地测量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 蔡孟裔等编著.《新编地图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测量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组在参考相关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综合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制作了本课程的相关教学材料,并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和测绘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编写了测量学综合实习计划、实习指导书,同时结合江苏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加强相关测绘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准备和筹建本课程的课程网站。

五、其它说明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李栋梁

                          审核者(专业负责人):刘咏梅

                               院系(部门)教学委员会主任: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