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实验》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2018-11-09

《城市总体规划实验》课程大纲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72

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科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实现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

2.本课程以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为依据,以工作实践中的项目操作为参照。通过理论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学习和巩固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业务工作流程和规划设计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在应对实际项目时的专业技能。

3.本课程与城乡规划原理、计算机辅助制图、绘图规范与设计表达等先修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实为上述先修课程的进一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树立新世纪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及特色化的原则,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优化结构形成特色。

2.课程设置依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从业者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技能,同时必须掌握在面对实际环境下的项目实践操作能力。据此,本课程以培养规划设计基本技能为主的先修课程(如绘图规范与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为基础,用一系列专题理论学习及实践规划项目强化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最后,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校内仿真和校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专门的实操技能,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即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本领域的专业人才。

3.课程内容结构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各个阶段的编制过程和方法,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研究、初步方案构思、总体布局设计以及专项规划等。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综合成绩评定的评判方式(平时成绩占20%,提交成果展80%)。此外,课堂讲授的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解析、作品评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并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材料,如电子教案、规划设计实例、练习用个案等。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总体规划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对象与任务以及与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专业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形式及编制要求等。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该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依据城市规划设计法规和技术规范,较为合理地构思完成中小城市总体布局设计方案,具备基本的专项规划知识和系统的城市研究意识,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技术。

(三)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素养,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市发展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习领域(单元)均分至理论及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的学习任务、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授课形式和学时安排等如下。

第一课 基本知识

【学习任务】

了解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体系,为总体规划的授课作知识准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第二节城市规划体制

第三节城市规划技术体系

【学习要求】

掌握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两阶段,三规划”的技术体系,理解城市总体规划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第二课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学习任务】

学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过程,模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现状调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调查

第四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学习要求】

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课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学习任务】

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及其关注的主要问题,能够进行城镇体系规划的现场调查和编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要点与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第四节城镇体系规划现状调查

【学习要求】

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课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学习任务】

学习分析城市问题、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理解城市发展战略,能够进行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思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关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三节 城市发展目标

第四节 城市发展战略

【学习要求】

掌握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五课 城市总体布局

【学习任务】

模拟进行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构思与比选,熟悉城市总体布局的规划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比较

第四节 案例

【学习要求】

掌握城市总体布局的构思方法,具备构建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基本能力和知识。

第六课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规划

【学习任务】

模拟进行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学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规划任务和重点

第二节 城市道路网体系

第三节 城市道路规划要点

第四节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要点

第五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通调查

【学习要求】

掌握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的任务和方法,具备总体布局道路网络方案设计的基本能力。

第七课 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学习任务】

学习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体规划中专项规划的编制内容和要求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要点

第三节 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第四节 城市安全设施规划要点

【学习要求】

掌握总体规划中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和方法,具备编制专项规划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及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为将来从事总体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为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发展服务。

1、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本课程培养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基本具备参与和从事总体规划编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导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教学设计围绕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的目标和要求,以总体规划编制的流程为教学主线,模拟总体规划的实际操作,每个教学主题大体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一是学习环节。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首先具备该阶段的基本知识,掌握该阶段的基本方法,为下个环节打好基础。

二是讨论环节。以案例分析和评判为主要教学内容,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辩证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二是模拟实践环节。以课堂练习、课程设计等为主要方式,分组练习,一方面培养学生以小组(总体规划项目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模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编制当中,学以致用,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设计示例

一、授课题目: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设计方法,能够进行总体布局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难 点:总体布局方案构思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解析、分组设计、针对性讲解

五、内容要求:

第一节 城市总体布局考虑的要素

1、布局现状

2、发展条件与环境

3、城市性质与定位

4、城市规模

5、空间发展方向

6、空间特色与形态

7、功能布局理念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构思

1、规模比较

2、发展方向思考

3、布局结构思考

4、用地方案构思

第三节 总体布局方案评价与比选

1、方案评价的主要立足点

2、推荐方案的修改或深化

六、作业要求:

作业一:以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其现状城市布局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策略。

作业二:分组模拟进行某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设计。

七、学时安排:

1学时在课堂上讲解理论方法;2学时用于分组讨论,5学时用于方案设计与汇报。共计8学时。

八、课后小记:

总体布局方案是城市总体规划诸多内容中的核心,也是规划成果水平、规划设计人员能力的主要体现。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和设计人员来讲,总体规划阶段的方案设计是一项基本功,是必须具有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也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三、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学时


教学内容

讲授

讨论

案例

设计

基本知识

2


2


4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

2


2


4

现状调研及分析

2

2


128为调研)

16

城镇体系规划

2



6

8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

1


1

2

4

城市总体布局

2

2


8

12

交通规划

2



6

8

专项规划

2



6

8

成果准备




8

8

总学时

15

4

5

48

72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设计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都突出表现在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从实践经验中,学生的专业素养的提高更为突出,因此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的问题,建议加大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

(二)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为专业考察,本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可通过试卷的完成率来进行判分,需要对学生个体的设计方案(图纸)进行优劣评判,这种评判过程很容易受评判主体的主观意识及个人喜好而略显不客观。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应通过多元评价方法的方式来体现公平与客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阶段性成果取得的评价、最终成果的完成评价等须分开进行。且评价过程中,可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具体而言,学生自己给自己评判一个分数等级,学生之间互相打分,然后老师打分,最后综合所有得分为最终成绩。

(三)教材选编

郐艳丽等主编,《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专业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和有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具体如,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城市规划馆,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城市建设项目信息,用于操作的建筑模型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

五、其它说明

鉴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它虽然是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但考试方式不同于数理化等其它传统学科,其考试形式只能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查,现行的教考分离并不适合本课程的考试考查。

编写者(课程负责人):马国强

 

年月日